新聞報導

譚鐵牛:中國科研支出世界第二

(星島日報報道)創科發展是近代全球發展趨勢,中國在「十三五」規劃亦相當重視創科事業發展。在昨日「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」專題講座上,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指出,中國近年科研支出位居世界第二,其中在人工智能、超級電腦、高速鐵路等多個領域均取得顯著成就,期望中國在二○五○年能發展為世界科技強國。

1/1 ■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,擔任專題講座主講嘉賓。

  香港貴州文化交流基金昨日主辦「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」專題講座,邀請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擔任主講嘉賓,有三百多名中學師生出席。對於中央政府全面啟動「十三五」科技規劃,譚鐵牛認為,這反映中國創科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,「這次大會發出了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號召,是我國科技發展史上又一座重要里程碑。」

  譚鐵牛指,內地近年研究與發展的支出高達一萬五千億元,位居全球第二;科研人員多達五百三十五萬人,位列全球第一,他形容現時是中國創科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。他舉例,中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,例如科大訊飛語音識別與翻譯技術,準確將口述的廣東話語句,準確翻譯成英語,幫助港人與不同國家人士進行交流。譚又指,自己參與研發的虹膜識別技術,成功利用人工智能識別身分,更可用作尋找失蹤人口。

  譚鐵牛特別提到,中國擁有現時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,其中「神威太湖之光」及「天河二號」分別位列全球頭兩名,其中「神威太湖之光」的一分鐘計算能力,相當於全球七十二億人同時使用計數機不間斷計算三十二年,亦等同二百萬部普通電腦加在一起的計算能力。另外,內地的高鐵、可燃冰技術、導航系統、量子通信等均取得豐碩成果。

  譚鐵牛坦言,以現時創新能力及水準而言,中國與美國等科技發達的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,在創新的體制和政策環境方面還有提升空間。

  未來國家將重點發展綠色環保建築、醫療技術、人工智能、生物特徵識別技術、超高速交通連輸工具等,目標在二○二○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,並在二○五○年發展為世界科技強國。

http://std.stheadline.com/daily/news-content.php?id=1796429&target=2

© 2024 香港貴州文化交流基金 版權所有